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聚焦

《青岛日报》女法官说离婚“八类夫妻易离婚”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15年05月15日

  市南法院民事庭八零后女法官张玉11年审理的离婚案件超过千件,调解率高达95%。这也意味着,通过调解,绝大多数到法院打离婚的当事人或重归于好,或和平分手。也因此,她被称为“婚姻专家”。

  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,张玉忙家庭、忙事业,还挤出时间看时下流行的家庭伦理剧,“如果不是干这个工作,我当然愿意拿出时间陪伴孩子。”

  2014年9月2日,一对年过花甲的老夫妇坐在了市南法院的原被告席上,打算结束长达38年的婚姻。两人表情凝重,彼此刻意回避对方的眼神。张玉微笑着说:“哟,叔叔阿姨,你们和我父母差不多大。今天是调解,咱就闲聊,别把我当外人。”看到法官如此亲切随和,原告宋女士便敞开心扉,泪如雨下,她23岁时和王先生结婚,两人一起走过了38个年头。原本到了晚年应该彼此相伴,结果丈夫的性情发生巨大变化,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摔东西。即便她生病住院,丈夫也漠不关心……对面的王先生则低着头不时叹气。

  听到这里,张玉动情地说:“就像父母希望孩子幸福一样,孩子也希望你们好好的。叔叔阿姨,你们看过《北京爱情故事》吗?电影里几对主演,其中老年夫妻的故事里,丈夫生病了,妻子一直在旁边照顾。俗话说,‘少年夫妻老来伴’,你们俩结婚38年了,如果没有感情,也不会有吵闹和眼泪,想想一路走过来,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?”就这样,在庭审过程中,张玉一会是法官,一会是“女儿”,终于让这对老夫老妻渐渐回心转意。

  11年来,张玉通过真诚地调解,帮助40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。

  回忆11年前,张玉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市南法院工作。第一天报到,被安排跟着法官去开庭,当事人一边说一边哭。张玉也跟着流泪。经过11年的历练,面对离婚时哭闹的、打骂的,张玉的心变宽了,审案更加从容了。几年前张玉曾审理过一起离婚案,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就为两个脸盆闹得不可开交:脸盆分别为红色和绿色,双方都想要红色,如果判给一方绿色的,那么另一方就不停地闹。还有一次,夫妻俩为了争一个指甲刀互不相让,即使张玉开口说愿意给他们再买一个,两人还是不同意,一定要争出胜负。张玉很清楚,这种情况下,夫妻俩并不是真的在意这点财产,而都是想争一口气,张玉每次都通过对夫妻双方的了解,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,对症下药往往都能调解成功。

  到法院离婚的不少是四五十岁的夫妻,看到年纪尚轻的法官,当事人难免产生不

  信任感。不过,这对张玉来说,既是劣势,也

  是优势。碰到年纪大的人离婚,她多半以晚

  辈的口吻调解。遇到同龄人,她更是设身处

  地地说理。

  如今,张玉不仅是资深法官,也成了

  婚姻专家。即使在采访的间隙,也有人打

  电话向张玉咨询这方面的问题。对于离

  婚,张玉的态度十分慎重:“婚姻需要夫妻

  双方共同经营,不能拿‘手电筒’找对方的

  缺点,那样看什么都是缺点。相反的,要拿

  ‘镜子’找问题,当你抱怨对方不关心自

  己时,反观自己,是不是自己在这方面就

  做得很好了呢?离婚并不能解决所有问

  题,也不是说离婚后当事人的生活就会

  更好。所以对待离婚要特别慎重。”

  这些年,张玉还总结出离婚率较高

  的八类夫妻:一是出轨型,婚案中最多

  发的情况,男方出轨较多;二是闪婚

  型,感情基础薄弱,不重视婚姻,把离

  婚也视作平常事;三是中年疲劳型,

  多发于40多岁,婚姻经营十多年感

  觉味同嚼蜡,没有新鲜感;四是同患

  难不能同享福型,两人共同经历困

  难时期,后来一方富裕了就开始寻

  求新享受;五是打穷仗型,双方经济

  条件都不好,容易为日常小事争吵;

  六是异乡型,异地结婚,生活习惯

  风俗差异大,出现问题难沟通;七

  是父母参与型,多发生于80后夫

  妻,双方家长过多涉足子女婚姻,

  小事化大;八是为结婚而结婚型,

  相亲认识,感情基础薄弱,难经受

  住考验。

  本文载于2015年3月9日《青岛日报》7版

关闭
友情链接

版权所有: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16号 监督电话:0532-80880996 邮编:2660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