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法院要闻
【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】“田间法庭”护耕万顷良田
  • 作者:研究室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29日

 

行走在田间庭审的路上1 (2)

郓城县麦收场景3

郓城县麦收场景1

行走在田间庭审的路上1 (2)

承办法官到田间地头调查

 

承办法官在案涉地块开展田间庭审

田间庭审被村民围观

承办法官对案涉耕地进行实地勘察

老刘和大刘握手言和

    位于鲁西南地区的郓城县是国家级产粮大县,常年小麦播种面积达145万亩,特殊的县情使“地边子官司”成为基层纠纷中的常见类型。对此,郓城法院常态化开展田间巡回审判,“田间法庭”成为司法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“便民直通车”,在万亩良田上徐徐绘出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“新枫景”。

    时值初冬时节,家住郓城县随官屯镇随东村的老刘心里却热乎乎的,多年要不回来的一块土地终于要了回来,他将地出租给种粮大户,租金已经到了腰包。土地是农民的饭碗,就在前段时间,老刘还在为这块糊里糊涂“丢”了十年的土地发愁。

    老刘在自家村头有一块土地,2013年左右该地附近修建高速公路改变了土地周边面貌,因该地位于两个生产队的交界处,加之当时并未进行确权,土地糊里糊涂被同村的大刘进行了耕种,之后土地虽然确权到了老刘名下,但大刘已将土地长期出租,老刘的土地迟迟不知找谁要回,双方芥蒂也越来越深。今年秋初,老刘向郓城法院递交诉状,请求大刘排除妨害、返还土地并支付相应的土地使用费用。

    考虑到像老刘和大刘这样的“地边子官司”不是个案,承办法官崔晔初步了解案情后决定将法庭“搬”到案涉土地地头,既方便调查取证,尽快理清“糊涂账”,也能给村民上一堂“法治课”,预防此类案件再次发生。

    经过现场调查取证和开庭审理,崔晔法官发现案涉地块四至清楚,权属也基本明确,但因纠葛时间太长,老刘和大刘之间芥蒂很深。为了彻底解开两人心结,崔晔法官联合所在村民委员会开展调解,在承办法官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,两人终于握手言和,大刘同意将土地清空后返还给老刘,并在村委会的见证下签署了调解协议。

关闭